本帖最后由 心無掛礙 于 2021-12-13 11:27 編輯
長久以來,教師職業都被視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不過有專家表示,現如今,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過度“神圣化”讓很多教師感到難承其重。
這種贊美反映了人們對教師過高的理想化角色期望。適當的社會期望,能夠轉化為教師工作的動力和責任感,但是過分理想化的期望卻會引起教師心理的壓力。
無論是社會大眾,還是教師群體本身,都應從作為“人”的教師與作為教師的“人”辯證的關系中理解教師角色,才有助于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水平。
隨著教育變革走入深水區,汕尾教師面臨著更加宏大的使命與期待,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壓力,職業倦怠加劇和幸福感缺失已經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伴隨全球教育改革的熱潮,教師的發展日益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一定程度上,教師的質量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
汕尾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總體水平較高,但也面臨諸如價值追求中的“道德綁架”、家校關系的矛盾與沖突、教育政策實施中的“衰減”及高幸福指數中的“點陣塌陷”等現象。
家校關系是中國基礎教育特有的困境。在社會經濟文化改革浪潮下,學校不再扮演絕對權威的角色,家校關系存在教育理念不同、責任邊界不清等問題,甚至引發了“退出微信群”等教育熱點事件。
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提升策略直指薪酬,教師們幾乎一致地將提高薪酬待遇作為職業幸福感提升的主要路徑。有關薪酬待遇的建議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聚焦薪酬待遇水平;二是聚焦薪酬待遇結構,激發主體的能動性。
可以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勝任力、塑造專業尊嚴、給予專業保障、強化專業地位與加強專業規約等措施來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在新時代背景下,關注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我們順應社會轉型要求和全球教育改革熱潮的主動選擇。要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也需要關注人文因素,即從關注“知識”轉向關注“生命”,重視教師的主體需要與職業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