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緣來緣去 于 2021-7-6 15:50 編輯
振興海豐教育 敢問路在何方
——探討中華傳統文化,構建時代生態文明(10)
陳治贈 2021年7月5日
引人注目的高考、中考已降下帷幕,目前還找不到官方公告的各校巻面成績數據。按以往的規律,參加中考的1萬多名學子,約一半入讀高中,向高等院校沖刺,約一半另尋途徑繼續求和。中考之后,孩子們尚有3年發展的時間、空間可以馳騁,課本知識的數量和質量的增加,還是未知數。但高考之后,仿佛有“一考定終身”的感覺。
海豐縣2021年的應屆高考巻面成績如何?筆者能找到的有華師海豐附中、 彭湃中學、仁榮中學、實驗中學、紅城中學、陸安高級中學、林偉華中學、英豪學校等8間學校自報的半公開數據(以官方公告為準),可以窺見今年高考巻面成績的總體水平。如表:
現有數據顯示,今年本科應屆參加高考學生、本科上線人數及上線率,比去年均略有增加。有進步是不爭的事實,但明顯不理想,海豐高考生對巻面考試所要求的全面知識相對落后,也毋庸置疑。
海豐的知識教育要翻身,學生全面知識水平要提高,海豐的知識教育要與革命老區盛名遠播的紅色教育相對應,并肩進入全省的先進水平,仍然任重道遠。
如何突破海豐學校知識教育不盡人意的困局?見仁見知。下列幾點,希望能引起官民共同注意,對小學教學,或許有所幫助:
第一、學校的中心任務(活動)過多。不要奢望學校能夠復制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是從社會實踐中逐步成長出來的。學校教育的天職是樹德育人,傳授知識。只有掌握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豐富學識,才有可能深刻體察社會,有能力服務社會、改造社會。如果學校的中心任務(活動)過多,而且每項任務都上升到政治高度,在讀學生過早成為政治義工,勢必干擾學生讀書的興趣。學校要填報表、做臺賬、應對檢查,分散了老師傳授知識的精力,占用了教學時間,令本已課時不足的現狀,雪上加霜。老師匆匆忙忙完成傳授任務,學生只能囫圇吞棗,影響了教學質量。
第二、學校的整體布局不合理。目前,海豐農村學校生源畸缺,希望工程成就的小學校舍大部份閑置?h城學校因校舍緊缺而學位供不求。這是不正常的發展趨勢,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鄉村振興戰略”可能失敗的象征,非地方黨政所能扭轉乾坤。但海豐地方黨政能將投入打造紅色文化景點、如火如荼的“三清三拆”、牛氣沖天的“廁所革命”的盛情,分攤一點投入教育,增加縣城校舍學環境和充實師資力量,起碼可以完善縣城的教學環境,不致于年年都出現進城謀生農民的子弟,面臨就近讀書困難重重的壓力。據初步了解,海豐中心城鎮小學,按45至50人/班配套,缺欠近200名教師(以官方數據為準),需由各學校聘請代課教師。既然獲準代課,為何不擇優吸收為正式編制?僅此,批評海豐地方黨政對師資隊伍的弱視並不過份。
第三,小學教育的基礎偏弱。某鎮某公辦小學六年級某班,本期未數學摸擬考試,80 % 卷面成績不及格,64分在班內排前10名。筆者問過一些一線老師,稱:數學基礎偏弱,是海豐及至汕尾小教的普遍現象。語文教育也不理想,最簡單如課文體裁,多數老師忽視。
小學的所謂數學,其實就是算術,即計算的技術。連+-×÷這一基本的計算技術都無法熟練,又如何去領略數學、即數字的科學的奧秘?忽視課文體裁的區分,學生又該如何作文?(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