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活一世,日子過得自在與否,其實全靠自己的心態好壞。
心柔順了,一切就順利了;
心清凈了,處境就美好了;
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若能把心安頓好,便可在這紛繁的紅塵里,得圓滿,得自在。
因此,人絕不能讓自己的心情生病。
比較少一點,知足多一點
人生在世,有一多半的煩惱,都是因為不知足。
得知別人升職和加薪,于是抱怨自己的工作狀態,愈加不快;
看見別人男友送禮物,扭頭嫌棄自己的老公小氣,心生郁悶;
羨慕別人的幸運機會,立刻哀嘆自己的命運不濟,郁結于心……
不知不覺間,就陷入了哲學家羅素所說的“不在自己的所有中尋找快樂,卻在別人的所有中尋求痛苦”境地。
殊不知: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
越是攀比,就越容易不滿;越是貪婪,就越容易缺憾。
正如《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本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將領,但是無奈氣量狹小、總愛一爭高下。
盡管自己已經當上了吳國的大都督,但還是一個勁地和諸葛亮比高低、爭勝負,最后被氣死在戰場上,年僅三十六歲,悔恨一生。
不知足的人生,就是一場災難!
人一旦被自己的欲望和貪婪裹挾,就再難得到解脫。
唯有靜下心來、看淡一切,不為得不到的而惆悵、不為已失去的而懊惱,人生才能更加暢快。
比較少一點,滿足就能多一點;知足多一點,幸福就能常相伴。
就像李銀河曾說過的一句話:“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不羨慕自己所沒有的,這樣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所以,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當能夠放下執念,改變不知足的心態,你就會發現,原來幸?梢院芎唵!
想開了幸福,想不開痛苦
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
“在清水中放一顆糖,不會太甜,但放一勺醋,就會很酸;撿到錢不會太高興,丟了錢卻懊惱不堪;人不能因為一件喜事而高興一整年,卻可以因為一個創傷,郁郁終生!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人,讓自己無法放下,總有一些事,讓自己無法釋懷。
于是,便有了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但其實,很多東西、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
就如同一把沙子,你攥得越緊,反而會感覺越累。
想得太多,最容易累了自己,傷了他人。
就像鄰居張姐,自身性格過于敏感,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郁郁寡歡。
哪怕是隔壁吵架,她都會糾結半天,是不是因為自己。
時間一長,情緒得不到舒緩,連身體也跟著遭了殃。
到醫院檢查,醫生了解情況后,勸她凡事往開想,若自己都不放過自己,病情遲早會加重。
從那之后,張姐開始慢慢調整心態,不再任由往事牽絆自己的腳步,也不再任由他人左右自己的心情。
她自己都說:“人生不過短短三萬天,以前本不該放心上的事,卻總是喜歡糾結,這才讓自己生了病,真是不值得!”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過去的,不妨讓它過去,到來的,迎接它的到來。
只有心大了,事情才會;只有想開了,人生才會順。
記得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生活有進有退,輸什么也不能輸了心情!
深以為然。
浮世萬千,與其苦苦糾結,不如大膽釋懷。
不牽掛、不怨懟、不糾纏、不將就,就好。
心情好了,諸事就順了
人這一輩子,活的就是心情。
它雖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卻能掌控人生的全部。
好心情,能構建幸福生活;壞心情,會摧毀幸福人生。
因此,時刻保持一份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生活再苦、再難、再不順遂,也不要讓心情受牽累。
誠如畢淑敏所言:“人可能沒有友情,沒有自由,沒有健康,沒有金錢,但我們必須擁有一份好心情!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個人終日悶悶不樂,于是跑去問禪師:“大師,怎么才能讓自己的心解脫呢?”
禪師不語,只是留他在這里自己參悟。
三天之后,禪師問他:“領悟到了什么?”這個人茫然地搖了搖頭。
然后禪師狠狠地用戒尺打了他的手掌。
第二天,禪師又來問他:“這次領悟到了什么?”此人依舊搖了搖頭。
于是禪師再一次狠狠地打了他的手掌。
等到第三天,禪師又抽出戒尺的時候,這個人縮回了手。
禪師說:“你終于悟了,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的確,這個世上所有能傷害到自己的,其實都是自己允許的。
同樣的道理,人之所以會悶悶不樂、郁郁寡歡,不過是自己放走了好心情而已。
若能時時刻刻告誡自己,凡事想開點,對人看淡點,自然就不會有痛苦和糾結。
因此,往后余生,別再滿身戾氣,也別再緊皺眉頭,當你學會眉開眼笑對生活,日子也會一天天好起來。
|
|